为适应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我校于2015年开始在原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基础上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型人才,2017年开始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办“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3+2)。
一、专业概况
该专业是辽宁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试点专业。2016年建成东三省一流、辽宁省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2017年获批辽宁省职业院校“智能制造技术”师资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辽宁省‘智能制造技术’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基地”;2018年荣获“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大连市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荣获“辽宁省优质课一等奖”;2019年获批工信部“智能制造技能”鉴定考试中心,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试点项目,辽宁省1+X证书考试鉴定中心,东北三省1+X项目师资培训基地。
二、培养目标
1、所学三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电气智能化技术
2、培养目标:面向智能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
3、就业岗位: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护、智能装备集成与检测、自动化生产线电气控制、机电设备与产品装调与维修。机电设备管理员、营销员。
4、学习形式:
“3”:前三年在我校就读完成中专课程的学习,颁发全日制普通中专毕业证书;
“2”:后两年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读,颁发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毕业证书。
三、核心技能
电工技能、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示教与仿真技能、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技术、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应用技能、自动化生产线装调技能,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
四、学习条件
有专业技术实训室6个,分别是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PLC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传感控制实训室、人工智能机器人实训室、钳工技能实训室。
有校企合作的机电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内有:智能制造生产线三条,分别是哑铃智能制造生产线、汽车天窗曲率智能检测生产线、自动化包装线。有制造类企业中应用最普遍的六轴工业机器人、三轴直角坐标机器人、三轴德尔塔机器人、AGV自动物流小车、立体仓储单元、视觉检测识别系统、自动打标机、自动装配机。还建有用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训练的精益生产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和中德合心教育技术研发中心。
1.校企合作共建创建成产教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机电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具有研发中心、汽车天窗曲率检测生产线、虚拟仿真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师徒工作室等功能。合作企业投入6轴工业机器人设备,实训智能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三个研发项目的工程技术力量。大连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的专家、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可同时容纳150人进行实训,满足了生产实践和教学实训的要求。
2.选择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研发中心
学校选择具有省级研发中心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该企业是集非标自动化生产线、车身焊接工艺装备、焊接夹具、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检具、汽车零部件等设计研发、制造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拥有国际领先的非标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强大的研发队伍,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智能支持。在天窗、座椅、涡轮增压器、离合器等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设备上均有成功的案例,是教育部命名的“全国职业院校优秀校企合作企业”,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
3.开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6门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围绕智能制造类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研发人员将研发内容与教学需要结合,将现代智能化生产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组装与调试、自动化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机电英语等课程,引入“先进加工制造精益生产知识”,编写《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电工电子50例》《自动化控制技术》《钳工工艺图解》《机电英语》《机械制图》6门专业课程的校本教材,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4.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功能模块化,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文化与艺术素养、社会生存能力、良好的专业素质、遵守操作规程的职业素养能力为基础,以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以操作与监控、装配与调试、维修与调整、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四大岗位群和四大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5.校企共同研发产教一体化线体,获得国家专利,并开发生产实训项目。
立足于生产项目和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需要,校企多次论证确定研发汽车天窗曲线测量技术、工业机器人本体技术和曲率测量台单片机控制技术。成功研发了“汽车天窗曲率检测产教线体”,荣获国家专利。这项新技术可改变人工测量汽车天窗曲线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汽车天窗测量的精确度和生产效率。注重将专利技术转化成教学内容,专业教师也将智能传感与控制、单片机、PLC、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在一个教学案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6.组织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提高研发水平
校企共同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研发水平。实践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利用假期集中到企业实践,由企业的工人带领熟悉和掌握不同工种的操作技能;二是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一学期,主要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发。在建设期间,有9名教师参与研发,切实提高专业技能。
7.采用“2.5+0.5”学徒制培养模式
第1—5学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培养,第六学期以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课程带动技能培养,实现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做中学、做中教”的过程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典型工作案例的教学达到教学培养的目的。
8.创新创业教育
与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智能技术”创客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智能产品体验活动;并成立“智能技术”创客工作室,建设“互联网+智能技术”营销业务平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机电技术创新人才;组建了“智能讲坛”,面向师生开展智能生活、智能服务等培训讲座;校企共同开发“机器人”创客教育课程,并共同编写创客教育课程教材。选聘国家863计划科学家,国家级专家及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担任创客导师,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9.1+X证书试点
2019年5我校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业与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全国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研联盟”批准成为“智能制造职业技能评价考试站”,获批全国工业与信息技术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维修工程师”、“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考评鉴定资格。
2019年10月获批教育部第二批“1+X”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单位。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落实“1+X”证书试点任务,我校与江苏汇博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达成“1+X试点引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校企深度合作意向,签订了《校企深度合作协议书》。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共同探索完成“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共同开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建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1+X)培训和考评中心,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